免费法律咨询:

夫妻一方赠与他人财产被认定无效后如何返还

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共同共有。若一方未经配偶同意,擅自将大额财产赠与第三方,该行为既侵害了配偶的财产权益,也可能因违背公序良俗而被认定为无效。尤其当受赠人与赠与人存在不正当关系时,法院通常援引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,以违背公序良俗为由确认赠与合同无效。




赠与行为被确认无效后,受赠人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。司法实践中,返还范围包括原物及其孳息。若原物已灭失或毁损,则需折价补偿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案例中法院会根据受赠人是否善意、财产用途等因素酌情判定返还比例。例如,受赠人若不知赠与方已婚,且已将财产用于生活必要开支,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返还减免。

实现财产返还需通过诉讼程序。主张权利的一方应准备婚姻关系证明、财产凭证、赠与证据等材料。由于此类案件涉及夫妻内部关系与外部受赠人利益的平衡,法院在裁决时会综合考虑财产金额、家庭经济状况、受赠人主观状态等因素。对于房产、车辆等需办理登记的财产,在判决生效后可凭法律文书直接要求登记机关变更。

为防范此类风险,建议夫妻双方通过书面协议明确重大财产处分规则,定期核对家庭资产状况。对于价值较高的财产,可采取联名登记方式增加处分难度。一旦发现异常赠与行为,应及时通过律师函警告、财产保全等措施阻断财产转移,并依法主张权利。

夫妻一方无权处分共同财产的行为不仅违背法律,更破坏家庭信任。通过明确法律规则、完善证据链与及时采取维权行动,当事人能够有效追回受损财产,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。



温馨提示:当您面临法律困惑时,一个清晰、专业的法律视角至关重要。我们在此为您提供权威的法律分析,帮助您做出明智决策,化解纠纷,防范风险。 【欢迎留下您的困惑,我们将与您联系】